close

穆斯林的葬礼












 

作者:
霍达


ISBN:
9787530201244 [十位: 7530201247]

页数: 750

出版社: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

定价: 32.00

装帧: 平装

出版年: 1988-12-1





  
从通篇的感受来看,《穆斯林的葬礼》是部文化小说,是由中国古代玉文化和中国穆斯林文化交织起来的文化小说。我花了两个晚上把它读完,像是达成夙愿似的如释重负,又深深地吸了口气。那阅读过程,就如同在鉴赏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,用我自己的理解去体验和解读那两种文化的历史积淀和艺术感染力。这种鉴赏或者理解,是自己的一次心灵流动,一个个画面如幻灯般在心里激起大大小小的涟漪。


   
一个玉的葬礼。老北京、玉器行、玉匠、良渚、玉琮、陆子冈……这些关键词向我讲述着一个玉的历史,从玉魔、玉殇、玉缘、玉王、玉游、玉劫、玉归,直到玉别。梁亦清高超的琢玉技术,吸引了韩子奇的目光,也拉近了我和玉的距离。然而在高超的技术也改变不了命运的安排,辉煌的成就是属于韩子奇的。老玉匠在郑和的玉船前倒下了,呕心沥血之后的功亏一篑,玉碎可以复原,但心碎是无法复原的,梁老头已经没有再造玉船的雄心和精力了,他生于斯而死于斯。玉殇的那一刻,震撼之后的悲哀,我感动地留下了眼泪。前辈的筚路蓝缕必将造就后世的鼎盛辉煌。韩子奇是辉煌的缔造者,他把玉当成了第一生命,凭着那股子为艺术献身尽瘁的天分和毅力,他成了玉王。对梁君璧的歉疚,对梁冰玉的思念,对韩新月的宠爱,都淹没在玉器的熠熠光芒之下。但艰辛筑造的玉宫于顷刻间倒坍,因为那十年的文革浩劫。狂热的红卫兵是不会把艺术当艺术的,韩子奇的收藏被肆意损毁,被强迫充公,他崩溃了,跟随着玉的葬礼死在了病床上。文革又一次地扮演着扼杀美的刽子手形象,又一次引起了我的愤恨。韩子奇临终前的内心独白,那从没有过的虔诚自赎,也久久回荡在我的脑际。


   
两个穆斯林的葬礼。书中讲到了三个人的死,梁老头的死是浓墨重彩的,也是最能展现艺术魅力的,但显然不是作者着意刻画的,算不上穆斯林的葬礼。韩子奇的死是心灵救赎式的,是对自己背叛行为的解脱。他的背叛行为包括两层含义:一是信仰的背叛,他本是汉人,为了生计隐瞒自己身份,在泉州跟了伊斯兰爸爸(伊斯兰教众中的回族长者),走上朝圣之路。到北京后,在梁老头处留了下来,背叛了自己陪同阿爸朝圣的誓言。他自称是个穆斯林,却很少进行与真主安拉交流心声的晚悼,时刻关心的只是他的宝贝玉器。他内心支持自己女儿和汉族通婚,也是信仰不坚定的表现之一。二是爱情的背叛。韩子奇在事业上是坚强的,但在感情上却始终摇摆懦弱。他和梁君璧有夫妻名分,却在异国他乡,因为灾难中的相互扶持,和君璧的妹妹梁冰玉走到了一起,还生下了女儿,留下了日后韩新月的爱情悲剧的隐患。梁君璧因为他的背叛,变得心理乖戾,对韩新月的冷漠寡情纯粹是这个背叛行为的报复,有时候她给我的感觉是可怕的。韩子奇的背叛行为是全书情节的主要脉络,作者对他内心复杂心理的描写丝丝入扣,真实感人,对于这个人,我深表同情。


   
韩新月的葬礼是基于她的爱情悲剧,这大概也是作者撰写这篇小说的主旨吧,也是为什么《穆斯林的葬礼》更像是言情小说的原因吧。从月梦、月冷、月清、月明、月晦、月情、月恋、月落,直到月魂,小说叙述了韩新月短暂的一生。新月身上,分明是她母亲梁冰玉的影子,除了性格上的相似(聪明活泼,开朗善良,很体贴人等)外,爱情旅途也是相似的,悲喜交织!新月在北大念书,与自己的大学老师楚雁潮苦恋,但因民族信仰的不同,恋人无法成为夫妻。终于新月身心受到极大的打击,患染不治重病,由“明”到“晦”,而“落”而“魂”。作者对她葬礼丧仪的详细描绘,无疑是很具文化意义的,但我已经丝毫不注意这些了,我沉浸在新月离世的巨大悲恸之中,楚雁潮孑然孤身站在新月坟前默默哀悼的凄凉景象,深深地印烙在我的脑海中。韩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悲剧,很大程度上是缘于韩太太(梁君璧,韩天星的母亲,韩新月的养母)的坚持:“我们穆斯林不能跟‘卡斐尔’(汉人)作亲。”这种坚持,表面看来是韩太太对伊斯兰教教义的恪守,实质上是其将对梁冰玉(韩新月的生母)感情上的妒恨,转嫁到她女儿身上,也是对韩子奇背叛自己的行为的报复。作者对于韩太太心理层面细致入微的刻画,是触目惊心的。


   
《穆斯林的葬礼》的价值就体现在对以上三个葬礼的描绘上,但对于不少同学说的“不读它,大学就白过”的深意还是不甚了了。除了大量颇有艺术成就的心理描写外,小说对于文化古城老北京“玉文化”的展示,对穆斯林文化流变的考证,尤其是对回族穆斯林的婚俗与丧葬文化的细腻描写,使这部言情小说弥漫着宗教的圣洁气氛,也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lz34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